59 件)及寮國(151件);若以案例數分析,最多的國家則分別為越南(8,980例)、 印尼(1,008例)及菲律賓(765例)。2019至2020年為疫情最嚴峻的年度,兩 年分別有近500件通報案。隨後疫情逐漸減少,2021年疫情下降了64.3%(202件) (圖1)。依照國家分類後,可發現東南亞各國疫情皆呈下降趨勢。另越南表示近 期成功研發出非洲豬瘟疫苗,目前仍在進行田間試驗確效,未來若獲得WOAH認 可使用,東南亞疫情有望獲得控制。 依圖1 非洲豬瘟案例通報數之曲線可見呈現傳播型的型態(Propagated source),伴隨8個波峰。依照時間順序檢視,個別波峰與中國大陸(1st 波峰)、 越南(2nd波峰)、寮國(3rd波峰)、菲律賓(4th-7th波峰)、馬來西亞(7th-8th波峰) 及泰國(8th 波峰)案例的增加有關。個別國家的流行病曲線亦呈現傳播型態。 東南亞疫情的時空特徵 2018年中國通報第一例非洲豬瘟後,疫情迅速擴散至亞洲各國(圖2)。雖 然各國通報第一例的日期不盡相同,但傳播方向仍以單一方向為主,顯示各國疫情 爆發源於單一來源,之後在國內持續擴散。相較於歐洲,亞洲疫情的傳播速度較快, 在約一年的時間即從亞洲東北傳至亞洲南部,這可能與亞洲豬隻飼養密度高、多數 為生安措施較差的後院養殖及活豬長途運送等因子相關。 雖然多數非洲豬瘟案例以漸進連續的方式傳播,但也有跳躍式傳播的例子,如 東帝汶的案例與距離最近的案例相隔2,000公里,雖然至今感染源未知,但事後分 ■ 圖1 2018年–2022年東南亞各國非洲豬瘟通報數 資料來源:WOAH-WAHIS, https://wahis.woah.org/#/home 中國大陸 蒙古 寮國 泰國 馬來西亞 東帝汶 香港 越南 柬埔寨 緬甸 印尼 菲律賓 通報數
RkJQdWJsaXNoZXIy OTUxMzM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