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強劇毒農藥管理及蔬果把關,提升農產品安全
針對今(12)日綠色和平組織公布國內連鎖賣場蔬果農藥殘留檢測結果,共抽檢65件蔬果產品,其中6件不合格(不合格率9.2%);另驗出有「加保扶」、「納乃得」、「毆殺滅」及「達馬松」等4種劇毒農藥案。防檢局強調,現仍可使用之劇毒農藥,其登記亦經安全性及有效性評估程序,並非禁用農藥,正確使用不會造成食用風險。防檢局進一步說明,為加強劇毒農藥登記及管理工作,該局已修法明定自104年7月10日起不再核准「劇毒」農藥之登記外,亦針對僅存之20種劇毒農藥逐步進行評估淘汰作業,其中「40.64%加保扶水懸劑」、「44%加保扶水懸劑」、「37.5%加保扶水溶性袋裝可濕性粉劑」及「24%納乃得溶液」已公告自105年1月1日起禁止製造、加工及輸入,並自106年1月1日起禁止販賣及使用;以及「50%達馬松溶液」業公告將於105年1月1日起禁止販賣及使用。該局表示,為進一步確保農產品食用安全及消除消費者疑慮,未來將加速辦理劇毒農藥管制措施並逐步評估禁用。
推動農藥合理使用 降低食用風險
針對本次不合格之6種蔬果,依據農糧署近3年(102年至104年10月)之抽驗結果,合格率分別為95.8(芹菜)、94.9(小白菜)、95.6(胡瓜)、92.9(柳丁)、88.6(甜椒)、77.3(茼蒿)、89.9(茄子),未來將加強查驗與農民教育宣導。另針對本次消費大眾關心的農民自行混用多種農藥有「雞尾酒效應」的食用風險問題,因我國研訂作物中農藥殘留容許量之程序與國際上食品法典委員會(Codex)及歐洲食品安全局(EFSA)、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(EPA) 等先進國家相仿,其主要依據係以單一農藥之毒理試驗結果、每日最高可允許攝入量(ADI, Acceptable Daily Intake)、以及農作物實際農藥殘留量等來進行評估,同時各類別作物上之農藥容許量則以總量管制的方式來管理。簡而言之,只要同一作物上的多種殘留農藥均合乎安全標準時,其安全性應無疑慮。針對本次檢測結果,農糧署將掌握生產源頭,追查違規;為確保農產品上市前之抽驗把關工作,農方將持續推動農藥合理使用等相關措施,積極提升農藥檢驗技術,並將農民常違規使用或風險較高等農藥種類納入現行檢驗方法中,並依據國人食用風險規劃調整農作物抽檢比率,針對不合格案件會追踨輔導,以維消費權益。
聯絡人:防檢署 署長 馮海東 電 話:02-23431456